欢迎您访问杭州东泰消防工程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杭州消防维保
杭州消防维保
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常见问题

如何确保大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的安全性能?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08 浏览次数: 次  编辑:hzdongtai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方便群众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全国各地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许多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商业建筑应运而生。由于建筑面积规模庞大,聚散人员众多,周边和内部交通组织复杂以及商品密集形成的超常规的火灾荷载,设备用电频繁等各种因素,使大型商业建筑的杭州消防设计遇到许多新的难题。如何确保大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的安全性能,不仅是学术探讨的理论课题,也是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杭州消防设计

  一、商业建筑消防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防火隔离设计

  在商业建筑中庭要求视觉上尽量通透,采用防火墙分隔不利于使用;采用水幕代替联片的防火墙时,防火分区的分隔长度达几十米到上百米,水量的供应和排放都是难以解决的工程问题;大面积防火卷帘的使用常出现很多问题,极大地降低了防火卷帘的防火效能,加大了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此外,使用防火卷帘势必影响整个建筑的结构与空间效果,从而对商场运营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商业建筑已向综合性服务发展,有停车场,咖啡馆,健身俱乐部、美容美体、餐饮、电影院以及银行、邮政等各种服务设施,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综合性商业建筑。商业建筑地下增加餐饮、健身俱乐部等功能后,是否仍然能按照地下商店营业厅的要求划分防火分区;地下餐饮场所是否能够使用天然气;商店、电影院、停车场、办公附属用房等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时,是否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

  2、人员疏散设计

  人员安全疏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同的商业建筑的建筑形式、经营形式多样,有一些大型商业建筑“体量大、跨度大”,位于建筑中部的疏散楼梯在首层往往不能直通室外,从而无法为人员疏散提供有效的安全通道。另外,若在中庭处设置防火卷帘,则等于阻断了人员逃生直接的线路,原来通畅的公共走道和开阔的中庭空间被众多的卷帘分隔,人们无法找到原路,无法通过中庭看到发生的事情,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员被卷帘围困的恐慌感。

  地下商业建筑内部格局复杂,使购物、娱乐人员经常摸不清方向,特别是环型地下商城,给购物人员造成的方向性模糊程度更为严重。通道和出口设计为单向或尽端型,甚至在有些不该设置柜台的地方增设柜台或设临时促销货架,挤占通道或出口,严重影响安全疏散。

  二、商业建筑杭州消防设计中应注意事项

  1、提高设计人员对防火分区重要性的认识

  防火分区划分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一旦某处建筑发生火灾,将其控制在一个分区之内,防止蔓延。其面积大小主要是根据建筑性质、类型以及建筑耐火等级来确定,防火分区是杭州消防设计的重要内容。采用资格认证、定期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建筑设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认识防火分区的重要性,准确把握防火分区划分的原则:一是法律的原则,划分防火分区必须符合规范规定;二是功能和安全一致性原则,划分防火分区还必须结合建筑物使用功能、平面形状及人员疏散要求等情况,正确选择防火分隔物类型,合理确定防火分隔物的位置;三是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防火分区划分重点放在对人的保护,对作为人员疏散的通道和为扑救火灾而设置的消防通道进行完全保护;四是特殊性原则,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筑物内特殊场所或有特殊防火要求的部位,在防火分区之间应设置更小的防火区域或进行特殊的防火分隔;五是经济性原则,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分区的面积就可加大,并结合安全疏散情况综合考虑防火分区的面积。建筑物内划分防火分区既要满足使用要求,又应注重安全,同时还注意经济。

  2、正确选用防火分隔方法

  建筑防火分区要靠防火墙、不燃烧体分隔物、防火门窗、防火阀、防火卷帘、防火封堵等防火分隔物实现。在实际运用中,因地制宜地选用合理分隔措施。一般而言,在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首先应考虑用防火墙,防火墙上尽量不要开设任何门洞,否则,防火墙的防火隔烟性能就会受到影响。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设门洞或在疏散楼梯、通道上设门,以及在建筑的各种竖井上设置检查门时,均应正确选择相应等级的防火门窗。对一些特殊场所,可考虑选用防火卷帘,但在主要的疏散通道上,不宜采用防火卷帘门代替防火门进行防火分隔。选用防火水幕时应有可靠的消防水源作保证。

  3、加强防火分隔产品质量监督和新产品研发

  防火分区划分中防火分隔物的耐火性是关键,要加强对防火门、防火卷帘门生产厂家的质量监督。一是实行施工现场抽样检测制度,避免产品认证合格生产厂家违规经营问题,促进整体产品质量的提高;二是应注重产品性能的改进,如防火门上的锁、闭门装置、五金件等与防火门一样均属消防产品,其产品选型必须同样纳人管理程序,耐火试验过程应以成品为对象;三是大力研发与推广新型闭门装置。